近日,洪洞法院段建平法官审判团队运用“庭前摸底-庭审固证-庭后调解”三步工作法,成功化解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实现了“保障权益”与“纾困解难”的双赢效果。
2023年8月,原告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与被告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合同约定由原告以发包清工的方式分包给被告。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照合同约定完成了施工任务,但被告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2024年10月,被告向原告出具一份“结算汇总表”,载明尚欠工程款百万余元。原告多次催要无果后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在细致审阅案卷后,发现该案虽涉案金额较大,但基本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具备调解基础。随即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深入了解争议焦点和核心诉求,细致分析案件中的可调解要素。调解过程中,由于双方情绪对立、各执己见,调解陷入僵局。承办法官及时调整策略,通过开庭审理系统梳理案件脉络,在庭审中重点厘清工程总量、已付款项等关键事实,精准锁定争议焦点,从而了解双方的症结点。庭审后,双方态度有所缓和,法官结合庭审中双方认可的工程款数额,针对被告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再次与双方沟通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本案中,从庭前到庭后打出了纠纷化解“组合拳”,既确保了原告债权的实现,又为被告企业争取了必要的资金缓冲期。这一做法不仅显著提升了司法效率,更以柔性司法方式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生动诠释了"案结事了"的司法理念,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益借鉴。
洪洞法院始终坚守为民司法初心,将调解深度融入审判全流程,持续创新调解工作方法与路径。并继续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实现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责编:白宏杰